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楚雄州红色文化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2025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楚雄师范学院分课堂”工作计划,10月29日,楚雄师范学院联合楚雄州委教育工委举办2025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楚雄师范学院分课堂”暨楚雄州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组织了楚雄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大思政课”教师代表,专职思政课教师代表及关工委“五老成员”,2025年“青马工程”学员代表,思政专业学生代表,国旗护卫队以及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楚雄金鹿中学、楚雄北浦中学、楚雄元谋江边小学师生代表共200余人,赴红军长征(元谋段)开展沉浸式思政实践教学。

清晨九点,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分成四组统一乘车前往元谋县江边乡。在蜿蜒的山路间,师生们以徒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开启实践教学第一课。队伍分方队行进,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十送红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红色歌曲的旋律在金沙江沿岸间回荡,让年轻一代在步履间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行军艰辛。


中午时分,队伍抵达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全体人员在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前广场用餐,体验“行军餐”,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

下午一点,由楚雄师范学院国旗护卫队执行的升旗仪式在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前广场举行,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注目、共唱国歌,在红色圣地共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仪式结束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有序进入纪念馆参观学习。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一段段感人的英雄事迹,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过元谋的光辉历程。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望,深刻体悟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随后进行的“楚雄州大中小学师生同讲红军长征过元谋故事”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

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施红星在讲话中表示,红军长征途经楚雄,沿线留存了丰富厚重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金矿。广大青年要从伟大的长征精神中不断汲取“心中有信仰”的磅礴伟力,砥砺“脚下有力量”的斗争意志,强化“肩上有担当”的使命自觉,走好新的长征路,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的智慧、青春和力量!

来自楚雄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金鹿中学、北浦中学及元谋县江边小学的学生代表同台讲述,从不同视角诠释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故事讲述中,既有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也有对新时代使命担当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现了楚雄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成效。随后,全体人员齐唱红色歌曲,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在庄严的仪式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凝聚了奋进力量。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是学校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又一次创新尝试。活动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空间局限,实现了校地协同与资源整合的深度融合,以实地走、现场听、亲身讲、集体悟的方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楚雄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下一步,学校将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完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体系,建强“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楚雄师范学院分课堂”平台,积极探索推动楚雄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贡献楚师智慧与力量。
(供稿:宣传部;图片:大学生记者团;初审:冷梦娴;复审:王波;终审:马文军)